大龄劳工的就业是欧盟诸国的难题之一。为了促进大龄劳工的就业,欧盟设定了数字目标:2010年欧盟成员国大龄劳工的就业比率必须达到50%。这个期限离我们不远了,但确定的目标却似乎显得还很遥远。
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领先
在劳工市场保持大龄劳工一席之地,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这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大龄劳工就业率在瑞典高达69.5%,在丹麦高达59.8%,在英国达56.8%,在芬兰为52.7%。按欧盟标准,这些国家早已达标。
英国和北欧诸国主要把重点放在职业培训上。在法国及其邻国,职工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培训率只有30%,而在丹麦这个比率接近70%。
第二个办法是,这些国家毫不犹豫地将五旬以上职工局限在半工工作岗位上。例如,英国大龄职工的就业率为31.7%,比其它年龄层高出近10个百分点。
第三个办法是退休早,退休金少。丹麦的退休金一向比较低,导致丹麦人尽量推迟退休年龄,以维持其生活水平。
英国有些60岁以上的劳工因退休金低,不得不兼做零工。当然这是很吃力的。
法国非常落后
据欧洲统计局(Eurostat)披露,法国55岁至64岁大龄劳工的雇用率只有37.8%,远远低于欧盟平均水平(42.5%),若与欧盟确定的2010年的目标相比就差得更远了。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CDE)采用的计算方法不同,测算出法国的大龄劳工就业率为40.6%。
许多法国企业为了清除50岁以上的大龄职工,大量采用提前退休措施,部分导致社会福利帐户恶化。面对这一形势,法国政府目前采取了一定措施,对搞提前退休的企业提高征税率。虽然这一措施不足以遏制提前退休风,但政府仍将在就业市场保持大龄劳工的标准比例作为其优先目标之一。
法国经济形势观察站经济学家吉拉尔·科尼约解释,这些国家首先先进在观念上。他们已经从“提前退休文化”过渡到“积极进入老龄文化”。而欧洲大陆诸国仍然抱残守缺,被提前退休观念套牢而停滞不前,特别是德国和法国。
企业观念正悄然改变
人们经常指责企业滥用提前退休措施,把雇用五旬以上职工当做企业内部的一种调整性策略。
如今,企业也开始懂得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利用大龄职工的“丰富经验和较高技能”。
美国非政府组织(ONG)AARP的目标是“保持五旬以上劳工的独立地位”。该组织拥有3900万成员。AARP领导人之一琳娜·弗雷文女士举例说明美国公司正在发生的“观念变化”。
她解释说,“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第一大连锁药房CVS建议其最大龄职工一年内在两个不同州工作,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可以在南方过冬。”
相关链接